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仪器仪表在线>资讯列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组前往深圳调研指导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企业推荐

更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组前往深圳调研指导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2023年03月22日 09:41:59 人气: 11484 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23年3月17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碳专班杜丽、丁俊傑两位专家前往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温室气体监测运行质控工作专题调研。
 
  专家组一行对九龙山和前湾听海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子站进行实地考察,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运行维护等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了检查,开展了仪器准确性、可比性和精密度测试;通过城市时空信息(CIM)全景智能展示平台,观看并听取了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汇报。专家组对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温室气体监测碳监测评估试点相关工作表示肯定。
 
  自深圳被纳入生态环境部碳监测评估“双试点”以来,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构建了碳监测领导小组、主要承担单位、8个配合实施单位为主体架构的“1+1+8”工作格局,率先制订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落实经费保障,为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深圳已初步建成了“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碳监测网络。
 
  实现“6+2+4”监测全覆盖。构建“温室气体浓度-生态系统通量-重点企业源排放”多层次碳源汇监测工作框架,在完成全市范围155个生态环境单元“驻点+移动”走航监测的基础上,布设6个城市高精度、2个海洋碳汇和4个企业自动监测点位。一是布设6个城市高精度自动监测点位,利用高塔和高楼搭载高精度自动监测设备开展监测,反演评估全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同时在其中5个城市高精度站点同步开展碳同位素监测,目前已完成40轮次210个手工样品采集与分析。二是完成2个红树林海洋碳汇通量监测点位建设,开展典型生态系统和典型行政区碳储量调查,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评估全市碳汇资源储量及变化情况。三是开展重点企业走航和自动监测,推动4家废弃物行业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累计获取碳排放和碳吸收自动监测数据约5万个。此外,还开展了温室气体遥感监测,通过对卫星遥感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全市CO2和CH4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氟氯碳化物(CFCs)等50余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分析方法温室气体实验室分析;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网格化清单,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6+1”多维度展示。创新打造走航移动监测、遥感监测、高精度监测、示踪监测、碳通量监测,实验室分析6类数字化典型场景,基于1套城市时空信息平台(CIM)实现多元化碳监测数据整合。通过城市时空信息平台(CIM)可全景式实时观看全市的温室气体监测数据,为综合把握全市整体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推动“N+1”多主体联动。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纵向深化与国家、省的业务信息联动,主动上传碳监测数据与总站信息共享、及时会商,与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及兄弟站交流专业技术。横向强化市级单位间数据互通共享,促进生态环境、气象、交通、住建和城市管理等部门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依托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打造减污降碳协同监测科普宣传基地,依托碳通量监测塔建设红树林观鸟科普长廊,推动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营造协同协作的试点氛围。
 
  下一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监测中心站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中精度点位监测和地基遥感碳柱浓度监测,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不断完善碳监测工作体系,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持续提升碳监测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深圳力量”。(供稿: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原标题:地方撷英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组来深调研指导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
关键词: 碳监测,气体监测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