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荐
更多产品推荐
更多企业新闻
更多- 1天津能谱助力交个朋友,仪器人 2025 天津科学仪器行业仪商联谊会成功举办
- 2客户案例∣能谱科技用红外光谱仪为利安隆筑起品质护城河
- 3甘丹科技积极开展国标培训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4天津能谱助力交个朋友,仪器人 2025 天津科学仪器行业仪商联谊会成功举办
- 5天津能谱助力交个朋友,仪器人 2025 天津科学仪器行业仪商联谊会成功举办
- 6客户案例∣能谱科技用红外光谱仪为利安隆筑起品质护城河
- 7客户案例∣能谱科技用红外光谱仪为利安隆筑起品质护城河
- 8破局立新 智启未来 |德瑞检测创始人深度参与阿里巴巴橙功营
- 9诚邀莅临上海禾工仪器展位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 10灰化炉(马弗炉):山东赛锐特为宁波XX汽车有限公司提供上门服务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上海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3-2035年)》行业意见的通知
沪水务〔2023〕768号
上海市水文总站:
你单位《关于报送〈上海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3-2035年)〉的请示》(沪水文〔2023〕41号)以及《上海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水文规划》)收悉。经研究,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规划水平年
同意规划水平年为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二、规划目标
同意《水文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即全面推进上海水文“四大体系”建设,提升上海水文现代化水平,建立全覆盖、高标准、规范化的水文站网体系,强化水文全要素、全量程的水文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建立高效、优质、智慧水文信息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现代水文管理体系建设。
三、规划任务
(一)关于水文站网建设
原则同意水文站网建设任务:即全面完成本市国家基本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专用水文测站和监测断面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吴淞口站监测功能及入江入海主要口门监测站网、水利片区主要控制与代表站、圩区水情监测站网、城市水文测站、横沙新洲及三岛片水文站网建设;优化黄浦江干流及其两翼监测站网功能,实现长江口水文站网功能提升。
(二)关于监测能力建设
原则同意监测能力建设任务:即更新升级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技术、水质水生态监测技术装备,构建水文水质要素遥感监测、配置水文应急监测技术装备,推进数字孪生水文基础建设,升级网信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建设长江口省市边界监测站网信息化项目、全市水文信息平台、区域水文信息业务系统,完善水文资料在线整编模块和升级改造黄浦江水情预报辅助系统。
(三)关于水文信息服务
原则同意信息服务建设任务:即建立水利片防汛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河湖水质分析评价及预警模块、水资源动态分析评价预警模块,构建水情数值预报模型集合,完善水情预报服务,强化水质分析服务、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能力建设,拓展水生态监测服务,打造本市水资源分析评价标准服务产品、特殊水资源情势下水文应对能力建设;开展感潮河网水文测报技术深化研究、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技术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文联动服务和黄浦江河口建闸水文原型观测与技术服务;加强长江口水文水资源综合监测与水文保障、临港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水文支撑服务。
(四)关于水文管理体系
原则同意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即加强水文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水文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全市水文文化建设,完善水文制度体系、水文业务工作机制,健全水文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孪生水文建设。
四、规划主要内容及实施计划
原则同意《水文规划》提出的规划主要内容及实施计划。
(一)至2025年,全面完成全市基本水文测站的标准化、入江入海主要河道口门流量监测站网和金山、青浦、松江和奉贤等区圩区水位测站建设;开展水文测站改造与提档升级;基本建成水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构建水情、水质和水资源信息服务基础体系;开展水文技术研究与重大工程水文服务和健全水文管理体系。
(二)至2035年,完善黄浦江两翼及水利片引排口门的水文监测站网,全面推进城市水文测站建设和水文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监测,建设横沙新洲等水文测站,建立以遥感监测为重点的“空天地”水文立体监测体系,完善水文数值模型、水文数字孪生平台和加强现代水文管理体系建设。
五、实施管理要求
请你单位会同各区水务局按照计划安排尽快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任务分工表
上海市水务局
2023年10月9日
关键词:
水质监测,水文监测,水生态监测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