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仪器仪表在线>资讯列表>《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企业推荐

更多

《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4年06月13日 09:00:04 人气: 19989 来源: 生态环境部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贯彻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管理,我部组织编制完成《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26日。
 
  联系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全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
 
  邮编:100006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郭森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15号
 
  邮编:100041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3.《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6月7日
 
  (此件社会公开)
 
  附件1

 
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中国医药协会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中国皮革协会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隆丰革乐美皮革有限公司
 
  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阿克苏诺贝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金茂源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靖江华晟重金属防控电镀工业园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附件2
 
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为贯彻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加强重点行 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管理,现将有关事 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管理重点
 
  重点关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和优先 控制化学品名录中已发布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 测标准,或具有标准化监测方法、污染治理技术的污染物,以及《关 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 附件的化学物质。重点关注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 医药、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
 
  二、禁止审批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受理和审批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时,应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有关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方案、项目所在园区规划环评要求,严格审核建设项目原辅材料和 产品,对原辅材料或产品中含有禁止生产、加工使用的新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不予审批的涉新污染物行业建设项目清 单见附表。
 
  三、加强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
 
  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开展涉新污染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 工作时,应提高对加强新污染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做好以下 工作。
 
  一是优化原料、工艺和治理措施,从源头减少新污染物产生。 建设项目应尽可能开发、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减少产品 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源头避免或削减新污染物产生。强化治理措施,已有污染防治技 术的新污染物,应采取可行污染防治技术加大治理力度,减轻新污 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建设项目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 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等技 术示范。
 
  二是核算新污染物产排污情况。环评文件应给出所有列入重点 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和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 化学物质生产或使用的数量、品种、用途,涉及化学反应的,分析 主副反应中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情况;将涉及的新污染物纳入评价 因子;核算各环节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改建、扩建项目还应 梳理现有工程新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鼓励采用靶向及非靶向检 测技术对废水、废气及废渣中的新污染物进行筛查。
 
  三是对已发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排放达标要求。 新建项目产生并排放已有排放标准新污染物的,应采取措施确保排 放达标。改建、扩建项目应对现有废气、废水排放口新污染物排放 情况进行监测,对排放不能达标的,应提出整改措施。对可能涉及 新污染物的废母液、精馏残渣、抗生素菌渣、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 等固体废物,应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判 定,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对涉及新污染物的生产、贮存、运输、处置等装置、设备设施及场 所,应提出防腐蚀、防渗漏、防扬散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四是对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新污染物做好环境质量现状和影响 评价。建设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筛选应考虑涉及的新 污染物,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成果,收集评 价范围内和建设项目相关的新污染物环境质量历史监测资料(包括 环境空气、受纳地表水体及相应底泥\沉积物、地下水和土壤、周边 海域海水及沉积物\生物体等),没有相关监测数据的,进行补充监 测。对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新污染物,根据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进行 现状评价,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但已有标准化监测方法的,应给出 监测值。将相应新污染物纳入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并预测评价其环境 影响。
 
  五是强化新污染物排放情况跟踪监测。将新污染物纳入监测计 划,根据排放标准提出相关废水综合毒性评估要求;对既未发布污 染物排放标准,也无污染防治技术的新污染物,但已有标准化监测 方法的,应加强日常监控和监测,掌握新污染物排放情况。将周边环境的新污染物监测纳入环境监测计划,做好跟踪监测。
 
  四、将新污染物管控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生态环境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已发布污染物排放 标准规定载明新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依据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 载明环境污染防治控制措施要求,明确自行监测要求。生态环境部 门按排污许可执法监管要求,对固定污染源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 染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开展执法监管。
 
  五、地方应积极探索完善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管理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将不予审批的涉新污染物行业建设项目清 单及时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根据国家和地 方最新发布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优先 控制化学品名录以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 法标准和污染治理技术规范等文件,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建设项目 环评管理要求。可试点选取重点行业典型项目,根据新污染物最新 管理要求和研究进展,探索建设项目中新污染物的源强核算方法、 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影响评价方法、新污染物管控措施等。对石化、 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电镀、制革等行业建设项目 环评文件开展质量复核,重点复核评价因子筛选、工程分析和排放 达标判定等内容,推动新污染物相关环评管理要求落实。
 
相关资料下载:

征求意见稿.docx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