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广核可再生能源孤网海水直接制氢系统(以下简称中广核制氢系统)海上试验样机在中广核汕尾海上综合实验平台(以下简称汕尾实验平台)完成安装,正式启动海上试验,标志着汕尾实验平台科研功能正式启用。该系统由中广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研发,以汕尾实验平台配套建设的风电、光伏发电作为电源进行海水制氢。
“汕尾实验平台已于2024年9月正式投运,配套建设了50千瓦风电、18千瓦光伏发电以及200千瓦时储能设备,实现了风光储耦合的孤网运行模式。中广核制氢系统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制氢电解槽、气体后处理、数字化控制系统等模块组成,所有模块集成在1个集装箱内,具备高紧凑度、远程控制、高安全性等优点。”中广核海上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茹鸣表示,中广核制氢系统利用汕尾实验平台的配套电源,在平台上直接使用海水制氢,可发挥我国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氢基能源转化的配合优势,后续将规划利用储氢、合成甲醇、合成氨等多种手段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启新赛道。
中广核制氢系统研发负责人王睿表示,该系统采用高选择性、高活性、耐腐蚀电极材料,能够直接以海水为原料开展稳定、高效的电解制氢生产,系统每标准立方米制氢电耗仅为4.3千瓦时,并通过电解槽分区设计、内部流场优化、控制策略优化等措施,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电源20%至130%宽幅波动的完全适应。
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被中国科协列为2024年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海水制氢、海上氢储运等技术装备待研发突破,急需加快研究形成一批支撑能源岛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广核已于11月22日正式发布《广东省海上综合能源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内首个海上综合能源岛创新平台启动,为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开发打造成套解决方案。
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天国表示,中广核制氢系统海上试验启动后,汕尾实验平台已构成具备源、网、荷、储各项要素的海上综合能源岛“雏形”,可开展深远海综合能源岛多模式发电、微电网构建与协调、多能源转换等多种关键技术的试验与验证,为我国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供稿 | 广东公司 高明
一审 | 彭 敏
二审 | 白凤泽
三审 | 靳择民
原标题:中广核可再生能源孤网海水直接制氢系统海上试验正式启动
关键词:
绿氢,氢能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