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仪器仪表在线>资讯列表>19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

企业推荐

更多

19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

2025年02月19日 14:45:23 人气: 6253 来源: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2月1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布《广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5-2035年)》(下称《行动方案》),要求到2035年,广东适应气候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政策管理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健全,适应气候变化标准和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重(特)大气候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理念深入人心,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行动方案》提出,将针对适应气候变化关键任务,适度提供土地、环保等政策支持。充分运用现有财税政策做好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工作,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新开行、亚投行等国际机构以及国际气候环境基金的资金、知识资源支持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多元社会资金参与。鼓励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债券、气候投融资、巨灾保险等金融工具,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同时,加快推动气候变化预报预警核心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重点领域适应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及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鼓励有条件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的创新示范与集成应用,创新探索气候韧性提升的模式。
 
  重点任务包括:
 
  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气象观测网,实现全时、全域、全要素的气象观测。实施广东省气候与生态安全评估与支撑能力建设等工程,突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精细化预报核心关键技术,发展智能网格预报预警,强化突发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与服务能力。力争至2035年,台风、暴雨、强对流、极端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推进节水行动,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用水计划与定额管理等,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居民等领域节水标准,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积极推进雨水蓄集利用。力争至2035年,广东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生态本底调查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陆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持续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深入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至2035年自然保护地陆域部分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15%以上。重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惠东考洲洋等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强化红海湾、碣石湾等海湾周边海域海草床生态系统及珊瑚群落恢复修复行动,重点落实翁源、曲江、仁化等南方丘陵山地带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及生态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与生态格局,推动打造城市多层次通风廊道,增加城市空气流动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因地制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改造。严格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持续完善城市绿地水网,强化城市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服务功能,鼓励开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创新示范。
 
  加强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监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潜在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识别及适应对策研究,重点加强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等对心脑血管、呼吸道等气候敏感疾病、登革热等流行传染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及应对研究。完善气候变化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预警体系,鼓励有条件城市开发高温健康风险早期预警产品及建设城市气候变化脉诊平台。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